东营市利津县:黄河滩区古村落 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

2021-09-09 16:39:00 来源:中国山东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佟家村位于黄河北岸、镇域西南,该村依老蒲台县古道而建,尊重了自然形成的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和谐融洽,有以“长河映日”为代表的黄河风光,以“沙洲绿浪”为代表的滩区独特景观。森林绿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2017年被省农业厅授予“森林村居”称号,2019成为第一批“省级美丽村居试点”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旅游村庄”。

  佟家村是目前黄河沿岸为数不多的历经河患、战乱和现代拆迁幸存下来的老村,为了生存,逐水而居、依水而生的佟家村民,用一生或者几代人的汗水,靠肩挑、车推堆筑成了一个个房台。在黄河滩区有句俗语说“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这句话说出了滩区人民居住的条件和生活困难,展现了具有区域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筑台精神”,也是该村目前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现在的佟家村通过积极谋划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新模式,促进群众致富增收,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黄河畔·佟家古村落

  佟家村保留了目前黄河滩区唯一的一处连片”独台”村落,这一原生态的村落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十步一塘,百步一湾”“日行河底月宿台”的人文景观,这一景观做为黄河畔·佟家景区的重点打造内容之一,依托山东省美丽村庄省级试点项目进行重点打造,位于古村中心的传统民宿建设项目已投入使用。2019年6月份年利津县组织部为纪念滩区迁建工程而拍摄的电影“高家台”在佟家村开机,影片中85%的镜头取自佟家村,拍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素材,无形当中支持了佟家村的旅游业。届时,黄河畔·佟家古村落将成为利津县文旅产业发展的样板和相邻地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黄河畔·佟家文学艺术创作基地

  佟家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始建于2016年,201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现更名为东营市生态文化艺术写生创作基地,目前已经举办过三届“到人民中去”东营市艺术家写生采风活动,山东作家“金秋北宋行”大型文学采风活动,“翰墨凝香,大美北宋”山东省中国画名家画展及多项市、县级文学艺术创作盛事。每年春季有很多艺术家到佟家村写生,成为了他们的研学基地。同时,这里还是山东省医科大学、山东省女子学院的研学基地。目前,佟家村已分别被东营市文联、山东省作协、山东省国画院、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等挂牌实践基地,黄河畔·佟家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黄河畔·佟家园

  佟家村人均耕地1.35亩。耕地主要集中在村南和村北。结合利津县全域旅游大背景和建设美丽宜居新乡村的工作要求,确立了“南田北园”计划。村南人均8分田,实行联播联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保证有充足的粮食资源。在村北建设“黄河畔·佟家园”,人均半亩地,作为佟家村经济产业园区来打造。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总面积约315亩种植经济作物,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多次外出考察调研,实施金银花种植项目。率先成立了由村党支部牵头引领的“河畔双花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聘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中草药种植大户合作运营,合作社整合了村集体与种植大户的优势资源,实现人力、土地优势与资本、技术优势的联合,由合作社对金银花园区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回收,实现了滩区金银花生产与大市场、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黄河畔·圆梦手工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草柳编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主要采用茅草、麦秆、玉米皮、柳条、蒲叶等编制而成,简洁朴素,美观大方,观赏和实用性比较强。佟家村很多妇女平时需要照顾老人,接送孩子,外出打工时间受限。而草柳编编织时间自由,再加上佟家村地处黄河滩区,滩涂沟渠生长大量蒲草、茅草,村民又大多种植玉米、小麦,因此蒲草、玉米皮、麦秆等原材料可就地取材。佟家村专门组织40多名农村妇女学员到外地学习草柳编这项技术,让村里的妇女找到一条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致富的好门路。

   

  学习归来,她们成立了利津县圆梦手工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用黄河滩区蒲草、麦秸、玉米皮编织蒲团、坐墩、花瓶、储物筐、艾灸墩等产品,原材料绿色环保,无污染,产品既经济适用,又美观大方,深受消费者喜爱。编制的产品多次参加省、市、县巾帼好产品展,通过微商、展会、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不断扩大了品牌知名度,现在产品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价值,合作社与山东女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由学院提供产品设计,不断探索研发新产品,打造北宋镇的民生产业。目前,合作社草柳编和丙纶编技能培训已辐射全县8个乡镇,与博兴建桥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协议,带动了全县周边300多名居家妇女实现创收、增收,月收入达到1000-2000元。

责任编辑:陈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