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东营

2020-09-25 11: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5日讯 9月24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最后一站--东营,探寻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在为期一天的采访活动中,来自中央和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三十多名记者齐聚黄河口,感受黄河落天东入海,河海城共新生的壮美画卷。期间,采访团实地走访了黄河文化馆,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以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方位感受东营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政府都非常注重黄河的治理,黄河文化馆内展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治黄史”,从这里,可以读懂千年治黄大业。置身黄河文化馆,仿佛经历了一次跨越几千年的洗礼,重现黄河由“害”转“利”,造福中华儿女的艰辛历程。记者沿着黄河流域的历史脚步,观看复原的古人类生活场景,借助“全息投影”技术360度旋转欣赏馆藏文物,从复原的制盐场景了解东营盐业文化,听听胜利油田的故事…… 

  不同于其他博物馆和展览馆,黄河文化馆发挥地方史志资料优势,以“志说黄河、志说东营”形式,展示宏观、立体、人文、生动的黄河,让游客感受黄河文化,达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目的。黄河文化馆于2018年5月29日正式开馆,截至目前,接待游客近30万人。目前,黄河文化馆正在策划关于“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的系列活动。“既挖掘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又挖掘它的时代价值,服务推动沿黄流域的发展,为当代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三级调研员杨立宇告诉记者。 

  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近年来,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位于黄海和渤海交界处,由于水草丰茂,自然条件优越,大闸蟹营养价值丰富,目前养殖面积已达70000多亩,年产成蟹5000吨。 

  东营市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勇军告诉记者,当前,东营市大闸蟹养殖主要集中在垦利区。按照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垦利区投资1.5亿元建设了大闸蟹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中科院水生所开展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活动的最后一站,记者团来到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黄河口湿地“鸟类天堂”的奥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现共有野生动物1626种,鸟类36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数量由200万只增加到600万只。“由于生态保护的不断加强,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这里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候鸟也选择在这里安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据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生态保护以自我修复为主,通过疏通黄河原来冲刷而成的沟壑,实现了水系互通互联大循环,实现鱼类繁衍生息,自然物种有效保育/鸟类觅食筑巢适宜等四位一体的生态修复模式。“整个的野生鸟类,从建区时的185种,发展到了现在的368种,以及鸟类由建区时的5种发展到了12种,有38种鸟类达到全球数量的1%。” 

  据悉,“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沿黄九省(区)网信办、中国网承办。同期开展的“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是山东省委网信办2020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陈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