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营频道 > 文化 > 正文

刘斌:责任技师的责任

2016-04-06 09:3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东营4月6日讯(通讯员: 丁大雷 朱娜 )人物:刘斌,51岁,男。黄河管具公司钻具修理车间管螺纹车工,连续两任管子修理工责任技师。三年来完成各类创新成果20余项,带徒4人,2人通过高级工技能鉴定,2人在黄河钻井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4年参与管子修理工实用手册的编写,累计编写三章,字数达1万余字。2015年参与完成管螺纹车工应知应会知识手册的编写。2016年完成管子修理工技能竞赛题库修订工作。

  

  “冰河期”闲下来的是井队,忙坏了的是黄河管具公司钻具修理车间钻具修理岗位上的员工。

  2016年3月2日,车间身高1米92的钻具修理责任技师刘斌需要比别人更加低俯下身子才能正常工作。在车床前连续工作了1个小时后,他艰难地直起身子,活动活动僵硬的脖子,再使劲跺跺已经麻木了的双脚,腰部的酸疼让他深深吸一口气,又习惯性地皱了一皱眉。

  51岁的他,腿部的静脉曲张、腰部的肌肉劳损和嘎嘎作响的颈椎是他从事这项工作32年留下的见证。

  领导说:你干活,我放心!

  2015年12月3日晚上11点,已经睡下的刘斌接到车间主任电话:公司领导点名让他为处理井上复杂情况紧急加工一种特殊套铣筒工具。二话不说刘斌骑上车子就往车间赶,车床前他一个人一直忙到凌晨近2点,直到顺利交付合格工具。在这个月班组的工作记录本上,刘斌一共加班8次,每一次都是紧急情况,都是难啃的骨头。

  公司副经理郝荣明经常对刘斌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样的活交给你干,我才放心。”2016年某月的一天,郝荣明把已经中午下班的刘斌喊了回来。“偏心月牙式套铣鞋”的图纸摆在他的面前。“着急用,你能不能干?”郝荣明盯着他问。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工具,刘斌仔细端详了半天图纸才说:“这活必须得搞一个工装才能干。”郝荣明放下心说:“能干就行,其它的事你自己搞定!”那个中午刘斌没有回家,自己在车间加工工装,调试车床,下午就把合格的铣鞋加工了出来。

  有绝活、能扛事,刘斌连续两届的责任技师名头名至实归。

  甲方说:师傅就是师傅!

  “三分技术、七分刀具”。衡量一个车工技师的基本功,内行人只要看他磨刀的水平就知一二。和早些年相比,现在车工通常用的是成型刀具。而只有加工特殊工具时,才需要自己手工磨制刀具。刘斌磨刀的技术是几十年练出来的。徒弟马峰说:“我师傅磨刀,3.3毫米的刀宽,误差不超过2丝,比一根头发丝还细。”

  就是这种一丝不差的技术,为黄河管具外部市场打响品牌立下奇功。

  那是发生在2010年的2月的事情,公司刚刚在内蒙乌审旗扎住脚跟,一切都从零开始。刘斌是肩负打开市场大门重担的第一批开拓者之一。甲方送来一批ST-39型双台阶密封螺纹的钻具需要修理。按照生产厂家的要求,修理加工这样的钻具,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数控车床,误差不能10丝。而刘斌手中的“武器”只有一台1984年出厂“老掉牙”的245型普通车床。完成工作的难度不亚于“土作坊里造飞机”。

  只有刘斌知道自己的斤两,他说:“能干”。没有合适的语言再现刘斌当时是怎样精心投入这场战斗的,我们只知道,最终的结果是钻具不仅全部合格,而且误差控制在了2丝左右。“漂亮!师傅就是师傅!”验收的甲方人员赞叹不已。

  黄河管具的技术品牌一炮打响。从此以后,“有难活找黄河管具”成了当地甲方的口中常说的话。

  刘斌说:咱得有始有终!

  在管螺纹车工这个岗位上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四十五岁不上车床。”就是说年龄大了,整天俯身干活身体吃不消。

  而51岁的刘斌至今任然坚持在管螺纹车工这个岗位上,即便是一身病痛,甚至晕倒在岗位上,也没有想过要放弃这份工作。

  2010年9月,乌审旗的业务正忙,而人手又不足。那一天,刘斌从早上7点半,一直干到中午12点。正准备休息一下,去趟卫生间。他只觉眼前一黑,就摔倒了。站上领导批准他5天假,回东营检查身体。医生诊断是冠心病,心脏供血不足,需要住院治疗。刘斌却坚持不住,他说:“我不能住院,我们公司外部市场很多活还等着我回去呢。”公司经理王鑫知道了,也挽留他在家修养。刘斌却说:“我再坚持2个月,干到年底,咱得有始有终!”5天后,刘斌又回到了乌审旗的岗位上,一直坚持到年底。

  “有始有终”,是刘斌做人的一种承诺。普通的一句话,背后是一种叫“责任”的精神。

责任编辑:玄亚如
新闻关键词:刘斌责任技师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