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营频道 > 文化 > 正文

东营市第五届十佳模范老人、河口区义和镇艾河村李宝文

2016-09-30 08:44:00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李宝文今年77岁了。虽然头发已经雪白,步子也缓慢了,但他还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事。艾河村盖房子、修院墙,他自愿在现场当监工;村里修路,他不但发动孩子捐款,还亲自带头上阵填土干活;村里道路上、院子里的垃圾,他每天都会随手捡拾。

  李宝文说,他生于艾河,长于艾河,艾河村的幸福有他的一份。艾河村建村已有100多年,原本种植庄稼自给自足,20多年前发展起了林果产业,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生活。而这里最早的那片苹果园,就是李宝文带头种下的。

  他带头帮村里修起公路

  河口区义和镇艾河村位于黄河故道,建村100多年,如今有300多口人。77岁的李宝文是村里的长者,他生于艾河村,长于艾河村,1977年入党,年轻时曾任大队长,参与并见证了艾河村这些年来的大小变化。

  即便上了年纪,李宝文参与村子建设的热情仍然不减。艾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玉红介绍,2012年之前,村里的很多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进不来,出不去”,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村民以种植林果为业,受交通不便的制约很大,村两委下决心为村民修路,但资金缺乏、工程量大,必须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响应。

  王玉红想到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李宝文:“老爷子德高望重,思想觉悟高,有他带头村民就会响应。”李宝文得知情况后,马上动员自己在滨州沪滨眼科医院工作的二女儿捐款8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村民和在外工作人员与经济能人共捐款捐物40多万元,对全村“四横三纵”主要街道和果园生产路共计2000米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

  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李宝文还带头出义务工,做搅拌灰土、捡杂质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他的感染下,村里的广大群众都纷纷加入了义务修路队伍,仅此一项就节约人工费用15万元。仅用三四个月时间,沪滨路、爱心路、和谐路等一条条道路建成,原本“难进难出”的艾河村变得四通八达。

  他和他的“老年保洁队”

  艾河村面积不大,但这几年的面貌变化很大。村里除了新修了“三纵四横”道路,还新建了卫生室、办公室,增加了不少院墙、大门。每条街道两侧都安装了路灯,悬挂了文明宣传牌,修建了排水沟,栽植了绿化树木,清除了沿街“三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全省的乡村文明行动“文明家园”示范点。

  修建这些房子和院墙期间,李宝文每天自愿到现场监工,他告诉记者:“我懂点工程,这些毕竟是村里公共的东西,不到现场看看我不放心。”而等到平地盖起房子和院墙,李宝文眼里又发现了新的“任务”。

  在每天和村里几个老人一块散步的过程中,李宝文萌生了成立一支“老年义务保洁队”的想法。经他提议,20多位老人积极响应,当中年龄最小的68岁,最大的85岁,每天轮流值日,随手就捡起路上的垃圾,或帮忙修剪冬青。 2014年艾河村响应号召开展清脏治乱专项行动,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整治。李宝文和他的老年义务保洁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对主要街道定期清扫,并认真开展卫生保洁宣传工作。村民们看到他们那么大年龄还在义务清扫街道,慢慢就养成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村风、民风也有了明显好转。

  他为村里种下第一片果园

  由于地处黄河故道,艾河村村民此前的观念比较传统,在红白事上讲排场好面子,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一些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苦不堪言。李宝文积极向村“两委”建议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并在村“两委”的邀请下担任红白理事会与道德评议会名誉会长。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铺张浪费问题有了明显改观,村民普遍反映经济压力明显减小。村民遇上解不开的“疙瘩”,也会请李宝文来评理定夺,村里一些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形成了家庭比孝顺、邻里比和睦、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9月29日,记者来到艾河村采访时,李宝文正拿着铁锨,为村里的公共菜地和果园培土,清理菜叶上的小虫子。艾河村如今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村里以前的大片臭水坑都被改造成了菜地、公共大院,这里面都看得到李宝文的付出。

  二三十年前,艾河村村民一直以种地为生,全年几乎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村里有大片空地长着刺槐,为了帮助村民探索一条致富途经,李宝文带头拔掉了那片刺槐,亲手运来树苗栽下了第一片苹果园,这片果园也成为后来村民致富的“摇钱树”。党支部书记王玉红介绍,如今,苹果、石榴、桃等林果种植业已经成为艾河村的主导产业,果园面积从二十多年前的一二万亩发展到现在的七八万亩,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是义和镇有名的林果专业村。

  李宝文说,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艾河村度过,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这个村子的幸福和未来有他的一份。“虽然身体老了,但精神上不能老。能活一天,就愿意为大家付出一天。”他说。

  (记者:李晓琳)

  李宝文说,他生于艾河,长于艾河,艾河村的幸福有他的一份。艾河村建村已有100多年,原本种植庄稼自给自足,20多年前发展起了林果产业,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生活。而这里最早的那片苹果园,就是李宝文带头种下的。

  他带头帮村里修起公路

  河口区义和镇艾河村位于黄河故道,建村100多年,如今有300多口人。77岁的李宝文是村里的长者,他生于艾河村,长于艾河村,1977年入党,年轻时曾任大队长,参与并见证了艾河村这些年来的大小变化。

  即便上了年纪,李宝文参与村子建设的热情仍然不减。艾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玉红介绍,2012年之前,村里的很多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进不来,出不去”,一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村民以种植林果为业,受交通不便的制约很大,村两委下决心为村民修路,但资金缺乏、工程量大,必须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响应。

  王玉红想到要找的第一个人就是李宝文:“老爷子德高望重,思想觉悟高,有他带头村民就会响应。”李宝文得知情况后,马上动员自己在滨州沪滨眼科医院工作的二女儿捐款8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村民和在外工作人员与经济能人共捐款捐物40多万元,对全村“四横三纵”主要街道和果园生产路共计2000米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

  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李宝文还带头出义务工,做搅拌灰土、捡杂质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他的感染下,村里的广大群众都纷纷加入了义务修路队伍,仅此一项就节约人工费用15万元。仅用三四个月时间,沪滨路、爱心路、和谐路等一条条道路建成,原本“难进难出”的艾河村变得四通八达。

  他和他的“老年保洁队”

  艾河村面积不大,但这几年的面貌变化很大。村里除了新修了“三纵四横”道路,还新建了卫生室、办公室,增加了不少院墙、大门。每条街道两侧都安装了路灯,悬挂了文明宣传牌,修建了排水沟,栽植了绿化树木,清除了沿街“三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跃成为全省的乡村文明行动“文明家园”示范点。

  修建这些房子和院墙期间,李宝文每天自愿到现场监工,他告诉记者:“我懂点工程,这些毕竟是村里公共的东西,不到现场看看我不放心。”而等到平地盖起房子和院墙,李宝文眼里又发现了新的“任务”。

  在每天和村里几个老人一块散步的过程中,李宝文萌生了成立一支“老年义务保洁队”的想法。经他提议,20多位老人积极响应,当中年龄最小的68岁,最大的85岁,每天轮流值日,随手就捡起路上的垃圾,或帮忙修剪冬青。 2014年艾河村响应号召开展清脏治乱专项行动,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整治。李宝文和他的老年义务保洁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对主要街道定期清扫,并认真开展卫生保洁宣传工作。村民们看到他们那么大年龄还在义务清扫街道,慢慢就养成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村风、民风也有了明显好转。

  他为村里种下第一片果园

  由于地处黄河故道,艾河村村民此前的观念比较传统,在红白事上讲排场好面子,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一些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苦不堪言。李宝文积极向村“两委”建议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并在村“两委”的邀请下担任红白理事会与道德评议会名誉会长。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铺张浪费问题有了明显改观,村民普遍反映经济压力明显减小。村民遇上解不开的“疙瘩”,也会请李宝文来评理定夺,村里一些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形成了家庭比孝顺、邻里比和睦、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9月29日,记者来到艾河村采访时,李宝文正拿着铁锨,为村里的公共菜地和果园培土,清理菜叶上的小虫子。艾河村如今已经改变了过去的面貌,村里以前的大片臭水坑都被改造成了菜地、公共大院,这里面都看得到李宝文的付出。

  二三十年前,艾河村村民一直以种地为生,全年几乎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村里有大片空地长着刺槐,为了帮助村民探索一条致富途经,李宝文带头拔掉了那片刺槐,亲手运来树苗栽下了第一片苹果园,这片果园也成为后来村民致富的“摇钱树”。党支部书记王玉红介绍,如今,苹果、石榴、桃等林果种植业已经成为艾河村的主导产业,果园面积从二十多年前的一二万亩发展到现在的七八万亩,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是义和镇有名的林果专业村。

  李宝文说,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艾河村度过,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这个村子的幸福和未来有他的一份。“虽然身体老了,但精神上不能老。能活一天,就愿意为大家付出一天。”他说。

  (记者:李晓琳)

责任编辑:玄亚如